二十年的忠诚与付出,竟换来旅司令的避而不见。可谁又能料到,那并非薄情,而是更深远的布局?次日清晨,一纸特级密函径直递到他家,字字千钧,瞬间揭开了这出“冷遇”背后的惊天秘密。
李明,将他人生中最黄金的二十年,都奉献给了旅司令身边的通信岗位。从青涩新兵到技艺精湛的老兵,他不仅仅是司令的耳目,更是他最值得信赖的影子。他曾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为司令架设生命线,也曾深夜里为司令传递最机密的指令。他以为,二十载并肩作战的情谊,会在退伍那一刻得到一个庄重的句点,哪怕只是一个握手、一句嘱托。然而,司令的办公室大门紧闭,电话无人接听,那一夜,他心中除了失落,更有种被抛弃的冰凉。他带着满腔的委屈和不解,黯然离开了部队,甚至没有来得及告别他奋斗了半生的营房。他以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就此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,却没想到,真正的考验和使命,才刚刚开始…
2020年秋,北疆某军区,秋风萧瑟,卷起漫天枯黄的落叶。
通信营的营房里,李明正一丝不苟地整理着自己的行囊。他的迷彩行李包里,除了几件洗得发白的常服,就是那本厚厚的《军事通信加密手册》和一张陈旧的合影——照片上,年轻的旅司令陈国强,正意气风发地指着地图,而他,李明,则站在他身后,眼神专注地盯着手中的电台。
二十年,弹指一挥间。他从一个懵懂的新兵,成长为全旅甚至全军区都小有名气的“活电台”,靠的不是别的,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通信事业近乎偏执的热爱。尤其是旅司令陈国强,对他更是青睐有加。陈司令指挥风格大胆泼辣,常常深入一线,而李明,便是他最坚实的通信保障。多少次,在演习中,在抢险救灾前线,甚至是在那几次边境小规模冲突的边缘,都是李明手里的电台,确保了命令的畅通无阻。
“老李,收拾好了没?团长找你呢!”营房门口,指导员王建国探进头来,脸上带着一丝不舍。
李明拉好行李包的拉链,挺直了腰板:“报告指导员,好了!”
王建国走进来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哎,真没想到,一转眼,你也要退伍了。二十年,不容易啊。这地方,你比我待得都久。”
李明笑了笑,笑容里有些许苦涩:“是啊,二十年。从前想退伍,总觉得外面花花世界更精彩。真到这一天了,心里反而空落落的。”
“正常,这里就是你的家,你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。”王建国叹了口气,“行了,别矫情了。团长在会议室等你,估计是最后交代几句。对了,旅司令今天上午有个紧急会议,听说要到下午才能结束。他特意交代,让你等他,他想亲自送你。”
听到陈司令的名字,李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。这是他最期待的告别。二十年的师徒情谊,上下级关系早已超越了工作范畴。他甚至比司令的家人更了解他的作息和习惯,司令一个眼神,他就能明白其意图。
“好!我等他!”李明坚定地说。
他告别了王指导员,径直走向团部会议室。团长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话,无非是肯定了他的贡献,嘱咐他退伍后继续发扬军人本色,为地方建设添砖加瓦。李明一一应下,心不在焉。他所有的心思,都放在了下午与陈司令的告别上。
上午的送别仪式结束后,其他退伍的老兵们都忙着和战友们合影留念,或者急着赶火车回家。李明却独自一人,坐在司令部大楼前的台阶上,望着那扇紧闭的旅司令办公室大门。阳光从茂密的梧桐树叶间洒落下来,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午饭时间到了,李明没去吃。他心里揣着事,哪里有胃口。他甚至能想象到,当陈司令忙完会议,看到他还在等候时,那份欣慰和赞许的眼神。也许,司令会亲自送他出大门,就像送别自己的亲兄弟一样。
下午一点,司令办公室的灯依旧暗着。下午两点,司令办公室的门依旧紧闭。下午三点,李明有些坐不住了。他起身,走到办公室门口,轻轻敲了敲门。
“请进!”里面传来一个女声,是司令的秘书小张。
李明推门进去,小张正对着电脑忙碌。
“小张,司令回来了吗?”李明小心翼翼地问。
小张抬起头,看到是李明,眼神有些复杂:“李班长啊…司令…司令还在开会。他今天行程很紧,恐怕…恐怕今天没时间见你了。”
李明愣住了:“什么?没时间?可是…王指导员说司令特意交代让我等他啊。”
小张低头避开他的目光:“哎呀,李班长,情况有变嘛。会议临时延长了,上面来的首长很多,司令根本脱不开身。他让我转告你,让你不要等了,地方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忙,让你早点回家。”
李明的心,像被一块巨石重重地砸了一下。他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却又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二十年的情谊,一句轻飘飘的“情况有变”和“没时间”,就打发了?
“那…那我能给他打个电话吗?”李明不死心地问道。
小张摇了摇头:“司令的手机在会议室里都关机了。李班长,你还是走吧,别为难我了。”
李明站在原地,如坠冰窟。他看着小张的脸,想从她的表情中看出些端倪,但小张的脸上只有公事公办的冷漠。他最终还是叹了口气,转身离开了办公室。
他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去了司令的住所。那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,门口种着两棵高大的白杨树。李明知道司令的习惯,他常常在会议结束后,先回家换身衣服,或者喝杯茶,再处理其他公务。他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,也许司令会从会议室直接回来。
他在白杨树下等了一个小时,又一个小时。天色渐晚,落日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。司令的车队果然回来了,黑色的吉普车在门口停下,陈司令从车上下来,他看上去有些疲惫,但眼神依旧锐利。
李明激动地迎上前去,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要说什么:“司令,我……”
然而,陈司令却像没看见他一样,径直朝屋里走去。他的警卫员小王,以前和李明也算熟悉,此刻却只是面无表情地对李明点了点头,然后迅速跟进了屋子。
“司令!”李明忍不住大声喊了一声。
陈司令的脚步顿了一下,但没有回头。小王回头看了一眼李明,眼中闪过一丝无奈,然后迅速关上了门。
大门在他眼前“砰”地一声关上,像一记重锤,狠狠地敲击在李明的心上。他呆呆地站在原地,秋风吹过,他只觉得浑身发冷。二十年的情谊,真的就这么断了吗?没有一句告别,没有一个眼神,甚至连一个解释都没有。司令这是怎么了?难道自己做了什么错事,惹司令不高兴了?可他回想这二十年,除了忠心耿耿,兢兢业业,他从未有过任何逾矩的行为。
他失魂落魄地离开了部队大院。回家的路上,脑海里不断回放着这二十年的点点滴滴。
那是十五年前的一次高原演习,代号“天狼”。通信保障是重中之重。突然,一股强大的电磁干扰袭来,所有常规通信手段瞬间失灵。整个指挥部陷入一片混乱。陈司令当时还只是一名团长,脸色铁青。
“李明!你那边怎么样?!”陈司令大吼。
李明当时还是个年轻的班长,额头上汗珠滚落,但他眼神坚定,死死地盯着手中的频谱分析仪。
“团长!这是…这是敌方的一种新型跳频干扰!频率变化极快,常规解调根本跟不上!”
“有没有办法突破?!”
“有!但需要超负荷运转设备,而且…而且需要人工实时修正参数,风险极大!”
“干!我命令你,不惜一切代价,给我恢复通信!”陈司令一拍桌子。
李明二话不说,冲回到自己的通信车。他咬紧牙关,将电台的功率调到极限,电流声嘶嘶作响,设备的指示灯疯狂闪烁。他双手像在琴键上跳舞一般,飞速地调整着参数,耳朵紧贴着耳机,捕捉着那微弱而混乱的信号。汗水浸湿了他的军装,但他就像一块雕塑,纹丝不动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每一次参数的细微调整,都可能带来突破,也可能导致设备烧毁。突然,耳机里传来一阵清晰的电流声,紧接着,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:“喂!喂!我是二营!收到请回答!”
“团长!通了!通了!”李明猛地抬起头,嘶哑地喊道。
陈司令一个箭步冲过来,一把抱住李明,重重地拍着他的背:“好小子!好样的!你立大功了!”
那一次,李明在极端环境下,凭一己之力,突破了敌人最先进的电磁干扰,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,扭转了演习的被动局面。他也因此荣立了三等功。从那时起,陈司令就将李明调到了自己身边,成了他的贴身通信兵,无论走到哪里,李明都形影不离。
还有一次,在一次边境巡逻任务中,车队遭遇了突发险情。山体滑坡,道路被阻,车队被困在了一个信号盲区。当时,陈司令已经升任旅长,亲自带队巡逻。
“通信中断了!联系不上指挥部!”警卫员焦急地喊道。
李明立刻下车,背上轻便电台,开始寻找信号。他跑上附近的山头,试图架设临时天线。然而,那里的磁场干扰严重,根本无法建立稳定连接。
“司令,这里不行!”李明汇报道。
陈司令看着远处渐渐暗下来的天空,沉声道:“不行也得行!必须在天黑前把情况报上去!”
李明没有多说,他知道陈司令的脾气。他盯着手中的信号强度表,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信号源。那个信号源在山坳深处,靠近一条湍急的河流。
“司令!我发现一个异常信号点!很弱,但可能是我军的隐蔽中继站,或者残留的旧通信线路!”
“去!去看看!”陈司令当机立断。
李明带着警卫员小王,冒着生命危险,顺着陡峭的山坡滑下去。河水湍急,礁石林立,稍有不慎就会被卷走。最终,他们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,发现了一座废弃已久的老式中继站。那里的设备已经锈迹斑斑,显然多年无人维护。
“司令!找到了!是老式中继站!也许能用!”李明通过手台向司令汇报,声音断断续续。
“能修好吗?!”
“我试试!”
李明迅速检查设备,凭着他对通信原理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维修经验,他发现了几处断裂的线路和损坏的部件。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,他甚至用牙齿咬断了绝缘皮,用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剥离线芯。冰冷的河水溅在他脸上,但他丝毫不敢分心。
半个小时后,当司令部指挥中心收到陈司令发出的第一条清晰的求援信息时,所有人都震惊了。他们以为陈司令已经失联了。而李明,则浑身湿透,冻得瑟瑟发抖,却露出了一个满足的笑容。那一次,他再次凭一己之力,在绝境中打通了“生命通道”,使得被困车队得以顺利脱险。陈司令也因此对他更加信任,甚至在私下里称他为“我的千里眼,我的顺风耳”。
这样的事情,二十年来数不胜数。李明是陈司令最忠实的通信保障,也是他最私密的倾听者。陈司令很多时候会和他聊起家常,聊起部队的未来,聊起他对国家的忧虑和期待。在李明心中,陈司令不仅仅是他的领导,更像是他的兄长,他的精神导师。
然而,所有这些温情的回忆,都在今天下午陈司令那冷漠的背影和紧闭的房门面前,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李明回到简陋的出租屋,这是他在部队附近租的,本打算退伍后先在这里过渡一段时间。屋子里空荡荡的,只有一张床,一张桌子,还有那个他刚从部队带回来的行李包。他把行李包扔到地上,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,瘫坐在椅子上。
“司令,你到底怎么了?!”他喃喃自语,声音里充满了不解和委屈。
他拿起手机,想给陈司令打个电话。他有司令的私人号码,那是司令亲口告诉他的,说是“有任何事,都可以直接找我”。可如今,拨出去的电话,只会换来冰冷的“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”的提示音。
他又试了几次,结果都一样。他甚至给司令的警卫员小王发了短信,问司令是不是身体不舒服,或者发生了什么急事。小王只是简单回复了三个字:“一切正常。”
一切正常?怎么可能正常!
李明一夜未眠。他翻来覆去,脑子里全是今天下午的场景。他想不通,也想不明白。二十年的情谊,难道真的就这么说断就断了?退伍,是军人生涯的自然终点,但绝不该是这种带着耻辱和不解的结局。他甚至开始怀疑,自己是不是真的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,只是司令为了顾全大局,没有当面指责他。可他反复思量,也找不出任何可能惹怒司令的地方。
黎明时分,他终于迷迷糊糊地睡去。然而,一阵急促的敲门声,很快就将他从睡梦中惊醒。
“谁啊?”李明睡眼惺忪地打开门。
门外站着一个穿着黑色夹克衫的男人,戴着一副墨镜,身材精瘦,眼神锐利。他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,上面盖着几道红色的印章。
“请问是李明同志吗?”男人声音低沉,语气不容置疑。
李明愣了一下:“我就是。你是?”
男人没有回答,只是从怀里掏出一张证件,在李明眼前一晃而过。证件的样式非常特殊,李明一眼就认出,那是只有少数特殊部门才会使用的证件。
“我是中央军委直属保卫局的。有份文件需要你本人签收。”男人冷冷地说。
李明的心猛地一跳。中央军委直属保卫局?这个部门,即便是他在部队待了二十年,也只听过其名,从未见过其人。他们怎么会找上自己?而且,还是在自己退伍的第二天?
“什么文件?”李明皱眉问道。
男人没有解释,只是将牛皮纸袋递了过来:“请签收。”
李明接过纸袋,感觉沉甸甸的。他看到纸袋封口处,赫然盖着一个红色的“绝密”章,以及“限时开启”的字样。
他签了字,男人收回证件,转身就走,干脆利落,没有丝毫拖泥带水。李明站在门口,看着男人迅速消失在楼道里,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。
他关上门,回到屋里,双手有些颤抖地撕开了牛皮纸袋。里面只有一封信,一张薄薄的纸,但那纸张的质地,却让他感到异常熟悉——是军队内部专用的加密信纸。
他抽出信纸,映入眼帘的,是信纸顶端醒目的红色字样:
【特急 绝密 S级】
下面,是几行手写的钢笔字,遒劲有力,熟悉得让李明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。
那是陈司令的笔迹!
信的内容并不长,但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锋利的刀,直插李明的心脏,又像一道闪电,瞬间撕裂了他心中所有的困惑和迷茫。
“李明吾弟:见信如晤。二十载同袍之情,岂能一朝割舍?吾兄昨日之避而不见,实乃情非得已,迫于无奈。此举并非薄情,更非疏远,而是为了你我,为了国家,设下的第一道障眼法。你已退伍,理应回归平静生活。然国之大患,隐而不发,正值危难之际,非你不可。信中不便详述。京城,速来。切记,此行,只可你一人,不可告知任何人,包括家人。待你抵京,自会知晓一切。兄:陈国强绝笔。”
“绝笔”?!
李明的心脏猛地一缩,脑海中嗡嗡作响。司令的字迹,司令的语气,还有那触目惊心的“绝笔”二字!
他猛地站起身,眼中迸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。避而不见,竟是为了国家设下的障眼法?非他不可?绝笔?!
这封信,不仅解答了他心中所有的疑惑和委屈,更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恐惧。他预感到,一场牵扯到国家最高机密的风暴,正在悄然酝酿,而他,一个刚刚退伍的普通老兵,竟然被卷入了其中。司令的“绝笔”二字,更是让他毛骨悚然,这究竟是何等凶险的任务,竟让陈司令如此措辞?!
李明紧握着那封薄薄的信纸,纸上的“绝笔”二字仿佛化作两把尖刀,刺入他的眼底。他瞬间明白了旅司令昨日的“冷遇”并非无情,而是深藏的苦心。然而,信中语焉不详的“国之大患”和“非你不可”又究竟指代何事?司令的安危,国家的命运,退伍老兵的宿命,一切的答案,似乎都指向了那座遥远的京城,而这趟未知的旅程,又将通往怎样的未来?
李明拿着那封信,全身颤抖。他反复看了几遍,确认“绝笔”二字并非幻觉。陈司令,那个铁骨铮铮、运筹帷幄的旅司令,竟然会用上如此沉重的词语。这意味着,他所面临的,绝不仅仅是一般的军事任务,而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,甚至可能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。
他拿起电话,想拨打司令的私人号码,可随即又放下。信中明确指出:“不可告知任何人,包括家人。”这是军令,比天大。他知道陈司令的为人,如果不是万不得已,绝不会如此行事。
他只身一人,带着那封密函,踏上了前往京城的火车。一路上,他脑海中不断回荡着信中的字眼,也回忆起更多与陈司令并肩作战的细节。他开始意识到,司令对他的信任,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通信技术过硬,更因为他在一些特殊任务中展现出的,对特定信号、特定加密方式的敏感性,以及对某些历史遗留通信系统的了解。
火车抵达京城的那一刻,李明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。他按照信中没有明说,但他凭借对司令习惯的了解和对京城军事设施的记忆,找到了一处隐蔽的接头地点——京郊一片老旧的军区招待所。
他刚走进招待所大门,一个穿着普通、貌不惊人的中年男子便迎了上来,低声问道:“同志,是来找老陈的吗?”
李明心头一凛,这男人显然是接头人。他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说了陈司令以前惯用的一个暗号:“风起青萍之末。”
中年男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,点了点头:“请跟我来。”
男子带着李明穿过几条幽静的长廊,最终来到一间普通的会客室。推开门,李明赫然看到,陈司令正坐在沙发上,他穿着一身便装,看上去比昨天更加疲惫,但眼神依然如鹰般锐利。
“司令!”李明激动地喊了一声,快步上前。
陈司令站起身,没有像往常一样给他一个拥抱,只是伸出手,重重地握了握他的手。那力道,让李明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波澜。
“李明,你来了。”陈司令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,“坐吧。”
两人落座。陈司令亲自给李明倒了一杯水,然后才缓缓开口:“你收到我的信了,也应该明白,我昨日并非有意避开你。”
“司令,我都明白!”李明急切地说,“可这‘绝笔’二字,还有那‘国之大患’,到底是怎么回事?!”
陈司令深吸一口气,眼神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:“李明,二十年前,我军曾有一项绝密计划,代号‘烛龙’。这项计划旨在研发一套基于量子纠缠的超远程加密通信系统,用于在极端情况下,确保我军最高指挥层的绝对安全通信。”
李明听得心惊肉跳,量子纠缠通信?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。
“这项计划后来因为技术瓶颈和资源限制,被暂时搁置了。但其中一部分核心技术,尤其是加密算法和密钥生成机制,却被保留了下来,作为我军最高级别的备用通信手段。而你,李明,你是当年参与‘烛龙’计划末期,唯一一个完整接触过其通信链路和加密协议的通信兵。”陈司令顿了顿,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明,“你还记得当年那些特殊的字符,那些独特的频率波动吗?”
李明的心跳加速。他当然记得!当年他刚被调到陈司令身边时,曾被秘密派去一个偏僻的实验室,协助一位老专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通信测试。那时,他接触到一些前所未见的通信设备和一套晦涩难懂的加密算法。老专家称之为“天书”,而李明凭借着超凡的记忆力和对通信的直觉,硬是啃下了那套“天书”的基本原理。那段时间,他每天都像在破解一个世纪谜题,虽然不明白其具体用途,但那些独特的通信波形和加密密钥,却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。
“我记得!我记得那些‘天书’!”李明脱口而出。
陈司令点了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:“很好,我就知道你记得。这项技术,因为其过于超前和难以普及,后来被封存在最高机密档案里,除了少数几位顶尖科学家和当年接触过核心的你,几乎无人知晓。然而,就在三天前,我军情报部门截获了一段异常信号。这段信号,经过初步分析,其加密方式和频率特征,与当年‘烛龙’计划的初始阶段数据高度吻合!”
李明脸色骤变:“你是说…有人在尝试重新启用‘烛龙’计划的通信手段?”
“不止如此。”陈司令的语气变得更加沉重,“这段信号的源头,指向了境外一个极端组织。这个组织,通过某种未知渠道,窃取了‘烛龙’计划的部分核心资料。他们正在尝试利用这项技术,对我军的某项重要军事行动进行干扰和破坏。更可怕的是,如果他们完全掌握了这套系统,甚至能够伪造我军最高指挥部的命令,那后果将不堪设想!”
李明倒吸一口凉气。伪造最高指挥部的命令?那简直是釜底抽薪,足以引发军队内部的巨大混乱,甚至可能导致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!
“可是,这和司令你昨天的‘绝笔’有什么关系?”李明不解地问。
陈司令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:“因为要阻止他们,我们必须深入他们的通信网络,破解他们的加密,甚至反过来利用‘烛龙’的漏洞,向他们发送虚假信息。而这一切,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。要做到这一点,唯有了解‘烛龙’核心机制的你,才有机会。但你已经退伍了,按照规定,你本该回归地方,不应再涉密。”
“所以,您故意避而不见,是为了让我彻底脱离部队的管辖,制造一个‘他已退伍,与部队无关’的假象,以便我能以‘自由身’执行这个任务?”李明瞬间明白了。
陈司令点了点头:“你很聪明。一旦这个任务失败,或者出现任何意外,部队可以完全撇清关系,最大限度地保护你,也保护了部队的声誉。而那封信,是我以个人名义发出的,如果一切顺利,它将永远不会见光。如果我牺牲了,或者任务无法完成,那封信,就是我留给你,也是留给国家最后的指令。”
“绝笔…原来是这个意思!”李明终于明白了陈司令的良苦用心。那不是绝望的告别,而是背水一战的决心,也是对他的最高信任。
“现在,你明白了吗?”陈司令看着他,目光中带着询问,“这个任务,九死一生。你没有任何军衔,没有任何部队的身份,一旦被捕,国家也无法公开承认你的身份。你只是一名普通退伍兵。你,还愿意吗?”
李明没有丝毫犹豫,他猛地站起身,挺直了腰板,像一个从未退伍的士兵一样,立正敬礼:“报告司令!李明请战!为国效力,马革裹尸,在所不辞!”
陈司令眼中闪过一丝欣慰,也有一丝痛惜。他知道,这意味着李明将把自己的生命,再次置于刀尖之上。
接下来的几天,李明在陈司令的亲自指导下,开始了他人生中最紧张的“特训”。他被带到了一个高度保密的地下实验室,那里有最先进的通信设备,也有当年“烛龙”计划留下的一些核心资料。
“这个是当年‘烛龙’计划的备用密钥池。”陈司令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字符,“它包含了数万亿个随机生成的密钥对,与‘烛龙’的加密算法高度适配。要破解敌人的通信,我们必须从中找到正确的密钥序列。但他们可能对原始算法进行了变种,所以传统的暴力破解几乎不可能。”
李明盯着那些复杂的密钥,他发现,这些密钥虽然看似随机,但其中却蕴含着某种独特的排列规律,这种规律,与他当年在实验室里接触到的“天书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“司令,这些密钥,是不是和当年我接触的那些‘天书’,有某种内在的逻辑关联?”李明突然问道。
陈司令一愣:“你发现了什么?”
“我当年在实验室里,除了学习操作,还对那些‘天书’的底层逻辑做过一些私下研究。我发现,它们并不是纯粹的随机,而是基于一种复杂的斐波那契数列变种,结合了混沌理论生成的。如果敌人只是窃取了外围资料,他们可能只掌握了表层的加密算法,而没有掌握密钥的深层生成原理!”
陈司令的眼睛亮了起来。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突破口!“也就是说,如果能找到这个变种数列的初始值和迭代规则,我们就能反向推导出他们的密钥?”
“理论上可以!”李明激动地说,“但需要精确的计算和强大的运算能力。而且,我们必须先截获一段他们完整的通信数据,作为样本进行逆向工程。”
任务迫在眉睫。境外极端组织已经开始蠢蠢欲动,他们通过“烛龙”的变种技术,向全球散布虚假信息,煽动地区冲突,甚至试图通过伪造军事命令,挑拨大国关系。情况万分危急。
情报部门很快截获了一段长达三分钟的加密通信。这是敌人一次重要的内部指令传输,也是李明唯一的机会。
“李明,就看你的了!”陈司令站在监控室里,沉声说道。
李明坐在操作台前,双眼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加密数据。他将自己这些年积累的经验,以及当年对“天书”的独特理解,全部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战斗中。他脑海中飞速地进行着计算,尝试着各种可能性。他甚至闭上眼睛,凭借着对信号波形的直觉,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数据深处的微弱波动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汗水浸湿了李明的衣衫。他尝试了数十种算法,但都无法完全破解。他知道,敌人不可能完全按照原版“烛龙”来,必然有其变种。
突然,他脑海中灵光一闪。当年老专家无意中提过的一句话:“真正的加密,是融入自然的随机,而不是刻意的制造混乱。”
自然的随机?李明猛然想到了当年在高原演习中,他如何通过捕捉细微的电磁噪音,来识别真正的信号。他突然意识到,敌人可能将斐波那契数列的初始值,与某种自然环境的随机参数进行了绑定!比如…当地的磁场强度,或者某个特定时间点的宇宙射线波动!
他迅速调取了信号发出时,该地区的环境参数数据。然后,他将这些数据作为新的初始值,代入到他推导出的斐波那契数列变种算法中。
“滴——!”
电脑屏幕上,一串绿色的字符突然跳了出来,接着,加密数据开始飞速地解密!
“成功了!解密成功了!”李明猛地睁开眼睛,他大口喘息着,眼中充满了血丝,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激动。
监控室里一片欢呼。陈司令快步冲过来,看到屏幕上清晰的原文,重重地拍了拍李明的肩膀:“好小子!你真是个天才!”
解密成功后,敌人的通信内容暴露无遗。他们正准备在某个国际会议上,通过伪造我军高层命令,制造一起恶性事件,嫁祸给我方。
“反击!立刻启动反制方案!”陈司令果断下令。
李明没有休息,他立刻投入到反制工作中。他利用掌握的“烛龙”变种原理,反向生成了虚假信息,并通过敌人的通信网络,将这些信息精准地发送了出去。他甚至模拟了敌方首脑的语气和习惯,使得这些虚假命令,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。
最终,在国际会议召开前夕,敌人内部因为接收到相互矛盾的命令而陷入混乱。他们的行动被彻底打乱,企图嫁祸我方的阴谋也随之破产。
当一切尘埃落定,李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。他回到了招待所,陈司令亲自为他泡了一杯茶。
“李明,这次任务,你居功至伟。你不仅仅是通信兵,更是国家的无名英雄。”陈司令真诚地说。
李明摇了摇头:“司令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。这二十年,您教会我的,不仅仅是通信技术,更是军人的担当和忠诚。”
“你放心,你的功绩,国家不会忘记。虽然不能公开表彰,但你的档案里,会永久记载你为国家做出的贡献。至于你未来的生活,国家也会妥善安排。你想去哪里,想做什么,都可以提出来。”
李明笑了笑:“司令,我还是想回老家。我已经退伍了,就想和家里人过过安生日子。不过…如果国家以后还有需要,只要一声令下,我李明,随时待命!”
陈司令欣慰地笑了。他知道,眼前的这个老兵,虽然脱下了军装,但骨子里的军魂却从未褪色。
几天后,李明再次踏上了回家的列车。这次,他的行李包里没有了那封绝密信函,但他的心中,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自豪。他知道,他的人生第二幕,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掌声,却有着真正为国效力的价值。
他回到了家乡,过上了普通退休老兵的生活。他偶尔会去公园里和老头们下下棋,聊聊家常。没有人知道,这个看似平凡的老人,曾经在国家危难之际,力挽狂澜,将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扼杀在摇篮里。
而他家里的抽屉里,始终珍藏着一张照片——照片上,是年轻的旅司令和他自己。
他退休不安分,退休还有用武之地。人走茶不凉,即便年纪大了,依然可以拥有影响力和精彩的人生。
创作声明: 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。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,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。
金色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