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屈辱!巴基斯坦求购武装直升机被西方玩弄股掌,却意外在东方找到“真爱”!曾遭嫌弃的直-10ME“脱胎换骨”王者归来,携全新“心脏”与“天眼”,直指阿帕奇咽喉!
十年了,巴基斯坦为买一架武装直升机,几乎把全世界的门都敲了一遍,结果呢?受尽了白眼,吞下了委屈,最后发现自己被当猴耍了一圈。
这故事说起来,都替巴基斯坦憋屈。2021年那会儿,伊斯兰堡的将军们看着隔壁印度,心里恐怕是五味杂陈。人家的28架“阿帕奇”攻击直升机,一架接一架,跟下饺子似的到货了。自家机库里呢?三架美国人赏的“蝰蛇”,四架俄罗斯人给的“雌鹿”,孤零零地摆在那,看着都寒碜。
这几架飞机,凑一块儿打个表演赛都嫌不够,更别提在高原边境上跟印度那群“阿帕奇”叫板了。这已经不是差距了,这是鸿沟。一旦有事,整个前线的力量天平,可能瞬间就被这点差距给压垮。这口气,怎么咽得下?
其实巴基斯坦早就想办法了。从2014年开始,就揣着钱满世界找卖家,态度那叫一个诚恳。第一个找上的,就是山姆大叔。美国人多会做生意啊,上来就推销顶配的AH-1Z“蝰蛇”,性能没得说,长得也够凶。巴基斯坦一看,行,就这个了,先来24架!
合同签了,首付款也交了。可美国人的算盘,打得那叫一个精。为了拿下印度那边更大的一笔军火单子,华盛顿扭头就把巴基斯坦给卖了。三架飞机送到之后,后面的21架,直接一句话——“对不起,不卖了”。合同?在国家利益面前,那不就是张废纸嘛。
这一下把巴基斯坦给整懵了。美国人不靠谱,那就找俄罗斯人。莫斯科跟伊斯兰堡关系还行,于是巴方又递上了20架米-35的订单。结果呢?俄罗斯人也得掂量掂量印度的脸色。新德里可是俄罗斯军火的大主顾,得罪不起。最后,克里姆林宫大手一挥,批了,但只批了四架。那意思很明白:给个面子,但也就这点面子了。
两次碰壁,巴基斯坦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“突厥兄弟”土耳其身上。安卡拉倒是真够意思,没那么多花花肠子,30架T-129“猫鼬”武装直升机的合同签得痛痛快快,说卖就卖。这回总该成了吧?谁能想到,半路杀出个程咬金,还是那个山姆大叔。
那时候美土关系正闹别扭,美国直接卡住了T-129的脖子——不给发动机!T-129用的是美国霍尼韦尔和英国罗罗公司合研的CTS800-4A发动机。没了这颗“心脏”,土耳其造的机身再漂亮,也就是一堆几千吨重的废铁。你说气不气?
就在这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的时候,一个东方的影子,其实早就晃悠过一圈了。那就是我国的直-10。早些年,直-10确实去巴基斯坦参加过竞标,甚至有三架原型机还在人家的阅兵式上亮过相。
但那时候的直-10,说句实在话,确实有短板。最大的问题,就是“心脏病”。发动机功率将将够用,这就逼得设计师不得不在防护、航电和机动性上做取舍。这就像一辆跑车,塞了台小面包的发动机,怎么跑都憋屈。巴基斯坦军方试用后,留下的印象就是“动力孱弱”,最终婉拒了。
这个决定在当时看,完全可以理解。买武器不是买白菜,性能不行,再便宜也没用。可谁也没想到,国际局势的风,变得比翻书还快。
时间一晃到了2022年,被全世界的卖家折腾得筋疲力尽的巴基斯坦,似乎终于准备“吃回头草”了。官方放出风来,说正在和中国谈,打算买直-10的最新改进型,直-10ME。
这话听着像是下了决心,可没过几天,官方又来了个神操作,补充说:“我们也没完全放弃土耳其的T-129哦。”你看,这话说得就很有水平了。这哪是买飞机,这分明是在演戏。
巴基斯坦当时的小算盘是这样的:把直-10ME推到台前,主要是为了刺激两家人。一是刺激土耳其,告诉他们“你再搞不定发动机,我可就找下家了啊!”。二是隔山打牛,敲打美国,潜台词是“你再不松口放行发动机,你看,你的对手就要把飞机卖给我的死对头了,你看着办!”
这招“围魏救赵”玩得不可谓不精妙。可惜,他们算到了一切,就是没算到一场战争。俄乌冲突一爆发,美国的战略重心一下全被拽到了欧洲。华盛顿哪还有闲工夫搭理南亚这点眉眼官司?巴基斯坦想撬动大国博弈的这点微末杠杆,瞬间就被压成了齑粉。
这下好了,所有通往西方的门,不管是虚掩着的还是半开着的,全都被彻底焊死了。直到此时,巴基斯坦才真正无可奈何地,也是第一次,用一种严肃和审慎的目光,重新望向了那个曾经被自己拒绝过的东方伙伴。
而这一次,他们惊讶地发现,眼前的直-10ME,早已不是当年那个“心脏孱弱”的吴下阿蒙了。最核心的变化,就是它做了一次彻底的“心脏移植手术”。
新飞机换装了涡轴-9发动机的重大改进型号。这颗全新的“中国心”,单台输出功率据信已经超过了1300千瓦,比原来强了不止一星半点。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当年困扰直-10的所有先天不足,都被这股澎湃的动力给彻底治愈了。
动力充沛了,以前不敢装的厚重装甲,现在可以大大方方地挂上。以前带不动的先进航电,现在可以敞开了用。以前飞不出的高难度机动,现在也能轻松拿捏。可以说,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。
2024年,一纸合同终于悄然落定。跟过去十年在西方卖家那里遭遇的拖延、扯皮和背叛相比,这次的效率简直高得像科幻片。合同的墨迹仿佛还没干透,第一批4架崭新的直-10ME,就在当年第二季度,神不知鬼不觉地降落在了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密安瓦利空军基地。
与此同时,据说一批巴基斯坦的王牌飞行员和地勤精英,早就在中国新疆的某个保密训练中心里,通过最先进的模拟器,把未来空中的每一个致命动作,都在地面上演练了千百遍。
这批新战机的到来,伴随着一种心照不宣的低调。我们这边,珠海航展上只是在直-10ME的模型旁边,淡淡地加了一句注释:“已出口至友好国家”。巴基斯坦那边呢,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也只是含糊其辞,说“一款新型武装直升机已入列陆航”,连型号都懒得提。直到2024年8月,中巴“雄鹰-Ⅺ”联合军演,这批直-10ME才算正式公开露了个脸。
但在军事部署上,巴基斯坦可一点都不低调。这批刚到手的宝贝疙瘩,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派往了最前线——紧挨着印巴边境的锡亚尔科特和拉合尔陆航基地。任务很明确:反装甲、对地支援,当那把最锋利的尖刀。
除此之外,面对在俾路支省和开伯尔-普什图省等地闹得凶的恐怖武装,这批直升机很可能也已经秘密投入了反恐作战。只是出于保密,它们究竟执行了什么任务,取得了什么战果,至今还是个谜。
如果说强劲的“心脏”让直-10ME拿到了和“阿帕奇”同台竞技的入场券,那它全新的“眼睛”和“利爪”,则赋予了它掀翻牌桌的能力。最扎眼的,就是它旋翼顶上那个小圆盘——顶置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。
这玩意儿,就是武侠小说里的“天眼”,让直-10ME可以藏在山头或树林后面,只露出一个“脑袋”就能把整个战场看得一清二楚,而对手却发现不了它。这种“一树之高”的战场感知能力,配合完整的三军数据链、北斗/GPS双模导航和先进的电子战系统,信息化水平已经妥妥地站在了世界第一梯队。
它的武器库更是豪华得令人眼馋。有专门用来跟敌方直升机“拼刺刀”的“天燕-90”空空导弹。有专治各种不服的“红箭-12”重型反坦克导弹。还有射程超过25公里,能在对方防空导弹射程外“点名”的CM-502KG空地导弹。
这一整套专门为南亚那种高温、高原作战环境优化过的武器,让直-10ME成了一个既能远程狙杀地面目标,又能空中格斗自卫的多面手。一旦30到40架的采购计划全部完成,南亚次大陆低空的力量平衡,恐怕真的要被彻底改写了。
当然,利剑虽已入鞘,但要把它打磨成真正的杀手锏,还需要下番苦功。巴基斯坦的后勤保障体系,几十年下来都是围绕着美俄和北约的装备转的。要让这支来自东方的“霹雳火”真正形成战斗力,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全新的、可靠的后勤和技术支持系统。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,后勤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掉了链子,都可能让这柄空中利剑威力大减。
从2014到2024,十年兜兜转转,巴基斯坦的这个最终选择,既有地缘政治夹缝中的万般无奈,也是对自己和伙伴实力的一次重新认识。这笔姗姗来迟的交易,为伊斯兰堡的天空带来了新的希望,但如何把这份希望,稳稳地握在自己手里,变成实实在在的战斗力,考验,才刚刚开始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金色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